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行情
MIR
MIR Token
市值:$30.98万
$0.000031 +3.47%
更新时间:2025-10-20
24H最高 $0.000031
24H最低 $0.000029
历史最高 $0.0089
历史最低 $0.000029
24H成交量 12.14万
24H成交额 $3.76
总量 100亿
24H波幅 5.48%
流通数量 100亿
昨开 $0.000029
昨收 $0.000030
流通率 100%
MIR币数据
MIR币介绍

Mir币是Mirror Protocol的原生代币,由Terraform Labs在Terra区块链上构建的去中心化金融(DeFi)平台发行,通过合成资产(mAssets)将传统金融市场如股票、商品等引入区块链世界。作为治理代币,MIR赋予持有者参与协议决策的权利,例如对平台升级或参数调整进行投票,同时用于支付交易费用、激励流动性提供者等。其技术基础依托Cosmos生态的Tendermint共识算法,强调去中心化与安全性,总供应量固定为1亿枚,避免了通胀风险。Mirror Protocol的创新性在于打破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准入壁垒,允许全球用户无需中介即可交易美股等合成资产,这一理念使其在DeFi领域独树一帜。

MIR币的价值与Mirror Protocol的生态扩张紧密相关。合成资产市场需求增长,尤其是新兴市场投资者对美股等资产的配置需求,MIR作为平台治理和交易的核心代币,其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宽。平台通过流动性挖矿激励用户质押MIR,增强生态流动性,而机构投资者对合规合成资产的兴趣也可能推动MIR的长期需求。其价格波动受加密货币市场整体情绪影响较大,如2025年初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时,MIR等DeFi代币曾跟随上涨,但监管不确定性仍是潜在风险。行业分析师认为,若Mirror Protocol能进一步整合跨链技术并拓展资产类别,MIR或将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DeFi的关键桥梁。

市场优势上,MIR币凭借低交易成本与高效结算脱颖而出。相较于传统券商的高额手续费和T+2交割周期,Mirror Protocol上的合成资产交易几乎实时完成,且手续费以MIR支付时可进一步降低。其去中心化架构避免了单点故障风险,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交易,保障了透明性。在2024年市场震荡期间,部分用户转向合成资产以规避传统市场的清算延迟问题,MIR的交易量一度激增。MIR的治理机制允许社区主导发展方向,这种用户即股东的模式增强了持币者黏性,而有限的代币总量也从设计上抑制了通胀对价值的稀释。

使用场景的多样性是MIR币的另一亮点。除基础的治理和交易功能外,MIR被集成于多个DeFi协议中,例如作为抵押品生成稳定币或参与衍生品交易。在跨境支付领域,部分东南亚商户已接受MIR结算,利用其快速到账特性降低汇损。更前沿的应用包括与物联网设备联动,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支付,如物流追踪中的实时运费结算。这些场景的拓展不仅提升了MIR的实用性,也使其在Cosmos生态内形成了独特的价值链。

精选资讯
本篇文章将针对 URPD 这个链上指标进行介绍
比特币的利润计算是投资者进入币圈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,其本质是通过量化投入与产出的差额来评估收益。无论是短期交易还是长期持
USDT作为加密货币市场中最主流的稳定币,其价格波动往往折射出更深层的市场逻辑。当USDT价格出现异常下跌时,这不仅是简
NFT艺术品交易平台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在线市场,专门用于非同质化代币(NFT)艺术品的交易。这些平台为艺术家和收藏家